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0卷  第1期

实验研究与实验技术
粘性相互作用对高焓激波风洞实验段自由流静压测量影响的分析
曾明, 冯海涛, 林贞彬, 瞿章华
2006, 20(1): 1-4.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01
摘要:
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高超声速粘性相互作用对实验段自由流静压测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粘性相互作用,高焓激波风洞实验段平板静压测量值远高于实际自由流静压.在热化学非平衡流情况下,经典的粘性相互作用参数和经验公式具有局限性.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产生的微气压波实验研究
王英学, 高波, 郑长青, 赵文成
2006, 20(1): 5-8.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02
摘要:
高速列车在进出隧道时,会形成压缩波和微压波,引起车厢内压力变化并在隧道出口形成噪声,对乘客及环境造成影响.笔者利用高速列车模型实验系统,对列车进入隧道所形成的压缩波、微压波进行了测试分析,对不同长度喇叭型缓冲结构削减微压波效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有关微压波产生、传播以及缓冲结构缓解微压波效果的规律.
鼻锥声学特性试验研究
高永卫, 乔志德
2006, 20(1): 9-12.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03
摘要:
该文内容涉及在气流当中进行声学测量存在的传感器自噪声问题.在速度为10m/s以下的气流中测量噪声,通常用泡沫球形风罩可有效降低气流流过传声器时产生的噪声(称为传感器自噪声).在速度为10m/s以上时,为降低自噪声,传声器必须装上特殊形式的鼻锥.但风速达到某个数值以后,传声器自噪声仍会太大以至于无法进行声学测量.所以,在高速气流中进行声学测量时,传感器自噪声成为测量的制约因素.根据自噪声主要取决于鼻锥的边界层与透声孔干扰的论断,笔者用风洞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三种形式鼻锥的声学特性,试图寻找降低自噪声水平和提高实验风速的方法.研究表明,在透声孔上覆盖纱网可以降低传感器自噪声.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加纱网可以降低自噪声约5dB或在保持自噪声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实验风速约10m/s.
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研究
吕志咏, 张明禄, 高杰
2006, 20(1): 13-16,22.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04
摘要:
在北航的风洞中进行了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立尾抖振产生的原因.主要采用了激光测振仪测立尾加速度和动态压力传感器测立尾表面的动态压力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旋涡破裂以后,立尾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抖振.抖振是由立尾上表面压力的周期性脉动造成的.对机翼和立尾表面的压力频谱分析表明,立尾上的压力脉动来源于机翼前旋涡破裂流中的螺旋波.对于本实验使用的模型来说,当机翼迎角α=0°~20°范围,由于流动是附着流和涡流,所以立尾没有明显抖振;当机翼迎角在α=20°~56°范围,立尾处在破裂涡流的范围,立尾抖振明显,并且抖振强度在35°~50°之间达到最大.因此,三角翼破裂涡流中的螺旋波正是双立尾产生抖振的主要原因.
引射器和TPS校准及试验研究
李聪, 徐铁军
2006, 20(1): 17-22.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05
摘要:
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CARLA)飞行器动力模拟器校准箱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校准箱测控系统、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引射式动力模拟器和TPS在校准箱中首次试验的结果和讨论.结果表明,CARIA校准箱是先进的飞行器动力模拟器校准设备,可以满足对动力模拟器推力和质量流量的精确校准.
微型飞行器测量天平设计与风洞试验
解亚军, 叶正寅, 白静, 惠增宏, 郗忠祥
2006, 20(1): 23-26,48.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06
摘要:
用三梁式、四梁式结构分别设计了用于测量微型飞行器气动性能的单分量、二分量和三分量应变天平4台.通过天平的地面静态校准给出了每台天平的使用公式,在专门设计建造的微型飞行器实验装置中,用软模型、硬模型、翼型进行了模型静态气动性能试验,用微型扑翼飞行器进行了单分量和二分量天平动态吹风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平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灵敏度,试验曲线光滑连续,实验数据可靠,为微型飞行器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测量手段.
电弧湍流平板烧蚀矩形喷管研制及应用
杨鸿, 陈伟芳, 柳森
2006, 20(1): 27-30.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07
摘要:
为发展电弧加热器超声速湍流平板烧蚀试验技术,需研制新的矩形型面喷管.选取型面和锥面两种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最终采用了型面喷管方案.通过改进喷管结构,采用整体结构设计、加工的方法,研制的喷管使用良好,能够达到试验要求.并成功应用于材料匹配试验和边界层内的凸起物形貌烧蚀试验.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激波绕楔形物体的流场分析
王惠玲, 乐嘉陵, 吴颖川
2006, 20(1): 31-35.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08
摘要:
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和数值干涉技术并结合实验干涉图片,分析了激波过拐角绕楔形物体运动的流场.并采用数值彩色干涉技术,将数值计算结果转换为彩色条纹编码的数值干涉图,并与实验干涉图比较,可以辨识过激波发生跳跃后的干涉条纹的位移数,从而确定实验干涉照片的密度场.数值计算采用显式二阶迎风TVD格式.采用数值干涉技术将计算密度场转化成数值干涉图与实验干涉图进行了比较,检验了数值结果的可靠性.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了包括激波、接触间断和旋涡在内的详细的流场结构,与实验相比,更为细致地刻画了流场演变过程的细节.通过数值计算结果观察到激波传播到旋涡中心附近并没有发生明显耗散,旋涡上半部的激波得到减速,下半部分的激波得到加速.
应力波天平在国内激波风洞上的应用
刘洪山, 徐翔, 姜华, 于时恩, 吕治国, 康良
2006, 20(1): 36-39.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09
摘要:
介绍了应力波天平的特点、原理,通过应力波天平设计、制作、校准、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φ0.6m激波风洞上的应用情况,指出有必要在国内激波风洞上更进一步地开展应力波天平测力技术.
平板及减阻沟槽表面雷诺切应力的实验研究
李新华, 董守平, 赵志勇
2006, 20(1): 40-44.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0
摘要:
利用二维LDV系统对零压力梯度下光滑面和减阻沟槽面湍流边界层流场进行对比测量.着重考察了相同流动条件下光滑面、沟槽面的槽及峰上部区域雷诺切应力的分布特性,并利用象限分析法研究了沟槽面对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减阻沟槽面槽峰增强了雷诺切应力水平,使其上部区域下扫事件的平均强度增强;而槽部则抑制了雷诺切应力水平,削弱了其上部区域下扫事件的强度;沟槽上部区域雷诺切应力水平的降低幅度高于槽峰上的增加幅度.由此可以认为:沟槽的抑制作用抵消了沟槽峰部的增强效果,使得近壁区内动量交换水平减弱,从而,减阻沟槽面的雷诺切应力在总体上表现为减小.
拍翼模型实验中一种控制实验模型运动的新方法
赵攀峰, 刘曦, 魏榛, 杨基明
2006, 20(1): 45-48.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1
摘要:
设计了一套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控制存储器以恒定速度读写来实现步进电机的位移脉冲,使实验模型按拍翼运动规律同步地平动和转动.叙述了实验装置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组成,同时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稀疏泡状流中变形气泡的三维图像测量技术
朱学成, 罗锐, 许兆锋, 杨献勇
2006, 20(1): 49-53.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2
摘要:
研究气泡变形对于分析泡状流中气泡的受力和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种可确定稀疏泡状流中气泡空间坐标与变形参数的图像测量技术:原始图像经预处理和增强后,结合形态学方法识别出变形气泡投影的闭合轮廓.改进了分水岭方法对气泡投影进行分割,并用对称直线法确定投影中心改进Hough变换,得到椭球气泡模型的投影椭圆参数.提出了一种由两幅投影轮廓重构三维气泡模型的算法并分析了实验误差.该技术可较准确地测得气泡空间坐标和变形参数:投影椭圆的参数误差小于3个像素,气泡识别误差小于15%.
基于小波分析的缩减湍流数据采集量的新方法
戴正元, 谷传纲, 王彤, 杨波
2006, 20(1): 54-57.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3
摘要:
由于湍流实验的数据采集量的大小通常没有准则,实验中为了降低偶然事件的影响通常都使用较大的数据量,从而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后处理过程中都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笔者根据小波分析所具有的良好的时频双局域性的特点,在文献[4,5]的基础上,配合统计学方法,在理论上提出了以小波方法缩减湍流实验数据采集量和某些流场计算方法计算量的方法.以使用小波方法分析湍流边界层的湍动能方法为例,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微型飞行器研究用极低速风洞的特点
孙勇堂, 朱孝业
2006, 20(1): 58-61.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4
摘要:
用于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用的极低速风洞在国外公开发表的资料很少见到.因此在总体设计、气动计算与结构设计中均遇到许多新问题.在缺少资料以及实际设计与使用经验的情况下,经过多方案比较、详细的气动计算、调查研究和实机测试,按照设计技术要求研制成功了试验段直径为φ100mm,风速可以从1m/s无级调速到13m/s的微型飞行器研究用极低速开口自由射流风洞.其流场可用区域大,流速可调范围宽,而且可以无级调速.给出了总体方案的选择、部件气动计算的结果、风洞气动轮廓图以及流场测量数据.
80°三角翼流动显示和涡频测量试验研究
刘国政, 唐敏中, 张伟, 多勐, 董丽萍
2006, 20(1): 62-66.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5
摘要:
在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FL-5低速风洞进行了80°三角翼流动显示和涡频测量试验研究.介绍了能产生扫描式6片光的旋转镜平行多片光装置;介绍了能产生连续、均匀的示踪粒子且粒子浓度可调的气压式粒子发生器;介绍了测量涡跳动频率的光学方法和用应变天平测量模型抖动频率的方法,并对大迎角和大滚转角时涡跳动频率和模型抖动频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a=42°、φ=42°时模型抖动频率(7.2Hz)和涡跳动频率(7.75Hz)接近,模型的抖动可能是由前缘涡的非定常跳动引起的;介绍了流动图像处理的相位平均技术,该技术可用于动态流动显示和测量,并可对动态迟滞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介绍了流动显示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该技术可用于显示空间涡的结构并分析其机理.
直联式超燃实验台超声速燃气取样分析
林然, 陈立红, 张新宇
2006, 20(1): 67-71,79.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6
摘要: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中,燃烧室出口气体成份及分布是衡量燃烧情况的重要依据.笔者采用探针取样-色谱分析的方法,对于直联式超燃实验台不同工况下燃烧室出口气体进行了取样分析,总结了煤油燃烧比较完全、不完全以及基本未燃烧三种情况的典型气体分布规律.目前可测得的气体成份包括H2、O2、N2、CO、CO2、CH4和C2H4,进行成份分析与相应条件下燃烧室壁面静压分布比较,可进一步了解超声速燃烧的内部细节,为改进燃料掺混与燃烧提供参考数据.
两种布局微型飞机的风洞试验研究
李占科, 宋笔锋, 张亚峰, 肖国东, 白存儒
2006, 20(1): 72-74.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7
摘要(115) PDF(32)
摘要:
介绍了齐默尔曼和反齐默尔曼两种布局的微型飞机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进行风洞试验研究的情况.研究目的是探索微型飞机的风洞试验技术和获得两种布局微型飞机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着重研究了风速、迎角对两种布局微型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洞试验是研究与微型飞机有关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问题的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途经;反齐默尔曼布局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和升力系数,是微型飞机理想的设计选择.试验结果可供微型飞机设计参考.
微小型仿生飞行机器人柔性翅的仿生设计与实验研究
王姝歆, 周建华, 颜景平
2006, 20(1): 75-79.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8
摘要:
自然界昆虫和小鸟翅膀柔性在提高气动效率和飞行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而翅的柔性仿生研究将成为目前微小型仿生飞行机器人的重要方向.以昆虫翅膀为基础,进行了柔性翅的仿生机械设计,并重点对其柔性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柔性翅的展弦比和前缘梁刚度对升力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变刚度前缘梁和大展弦比有益于升力的产生.
电磁流体动力驱动流体搅拌混合器特性研究
刘庆明, BATTON John, AUBRY Nadine
2006, 20(1): 80-85.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19
摘要:
对小型电磁流体动力搅拌混合器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该小型电磁动力混合器由聚碳酸脂和黄铜采用常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研究采用的流体为氯化钠水溶液.为了观察流体的搅拌混合运动,在流体中加入微量微细玻璃珠作为示踪粒子.采用显微观测及图像采集技术记录流体的搅拌混合过程,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流体速度场进行分析.建立了搅拌混合器的理论模型,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该小型电磁动力混合器已应用于微管道流动的混合控制并可应用于其它微流体控制系统中.
高超声速风洞大轴向力中温天平的研制
王玉花, 孙良, 郑粤蓉
2006, 20(1): 86-90.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20
摘要:
为了完成φ0.5m高超声速风洞日益增长的钝头体模型测力试验,迫切需要研制出轴向力大、温度效应小、性能稳定、测值可靠的天平.笔者介绍了φ20mm六分量大轴向力中温天平的研制,该天平已成功地应用于多项测力试验.
磁悬挂天平导航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周琴, 尹力明
2006, 20(1): 91-94.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6.01.021
摘要:
介绍了利用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简称NI:National Instruments)的软件LabVIEW和硬件高速定时器/计数器,以及含步进电机的CCD线阵列式位置传感器支架来实现的磁悬挂天平MSBS(Magnetic Suspension and Balance System)导航控制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它的俯仰、左右和平动方向的导航控制.磁悬挂天平是进行风洞实验的理想装置,其基本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进行导航控制.该系统基于LabVIEW7.0平台进行编程,具有操作界面友好直观、导航控制精度高、便于扩展等特点.磁悬挂天平导航控制系统是"30cm×30cm磁悬挂天平装置"及"30cm×30cm低速高品质气流风洞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公告

www.syltlx.com是《实验流体力学》期刊唯一官方网站,其他皆为仿冒。请注意识别。

《实验流体力学》期刊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有组织或个人以我刊名义向作者、读者收取费用,皆为假冒。

相关真实信息均印刷于《实验流体力学》纸刊。如有任何疑问,请先行致电编辑部咨询并确认,以避免损失。编辑部电话0816-2463376,2463374,2463373。

请广大读者、作者相互转告,广为宣传!

感谢大家对《实验流体力学》的支持与厚爱,欢迎继续关注我刊!


《实验流体力学》编辑部

2021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