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型风洞研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专刊

“大型风洞研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专刊简介

王铁进,朱孝业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74

大型风洞是研究和发展航空航天领域先进飞行器和交通运输领域高速车辆的关键试验设备,代表了一个 国家的整体装备能力。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快速增强,装备制造能力不断提升,被誉为“先 进飞行器摇篮”的大型风洞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跻身于国际同类先进设备行列的大型风洞, 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飞行器和交通运输高速车辆研制的主力设备,这样相关的研究工作就拥有了坚实的设备基 础,不会再因大型风洞设备的缺乏而受到忽视与排挤。

这些大型风洞的成功研制和应用,彰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这一批先进的大型风洞设备满足了我国大型先进飞行器和交通运输高速车辆研制对大型气动力、 气动热风洞的迫切需要,补齐了我国主力气动力、气动热风洞试验设备的短板,拉平了我国大型风洞试验设备 与国际同类设备在尺寸、性能上的差距。过去,由于缺乏大型风洞设备,我国大型先进飞行器的许多气动力、 气动热试验需要到其他发达国家的大型风洞中进行。风洞试验时,我国科研人员只能在风洞试验室外等待试 验数据和结果,不能参与试验过程。这是一件既费钱又费时间,且不利于技术积累和保密的事情。这一批大型 风洞设备种类齐全,涵盖马赫数范围广,基本包含了从低声速、亚跨超声速、高超声速到超高声速范围的风 洞。其中,低声速和亚跨超声速风洞主要解决气动力问题,高超声速和超高声速风洞主要解决气动力、气动热 问题。目前,国际上的大型低声速主力风洞为 6 m×8 m 试验段截面的连续运行多用途回流风洞,我国建成了 两座该类型风洞;大型常规高超声速主力风洞的喷管出口尺寸为 1 m 量级,我国有三座该量级的风洞,主要解 决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力问题;大型超高声速风洞可同时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力和气动热问题,其 主力风洞的喷管出口尺寸为 2 m 量级,我国有两座该量级的风洞,其中一座超高声速风洞的总体方案是我国 科研人员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方案,我国依此方案建成了世界上独有的 2 m 量级爆轰驱动的高能 激波风洞。

其次,这些大型风洞设备均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自行运行和维护,其流场品质达到优良水平。为了实现 大型风洞完全自主的目标,我国几代科研人员对大型风洞设备的总体方案和关键部件的设计建造技术,进行 了长时间持续的攻关研究,突破了风洞的设计瓶颈、关键技术和国外封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风洞设 备群,实现了技术的弯道超车;其突出成果有连续式亚跨超声速风洞的关键技术—大功率、大流量多级轴流 压缩机的设计建造技术—的实现,这为我国 2 m 量级甚至更高量级的连续亚跨超声速风洞提供了中国自己 的“心脏”。同时,我国科研人员与时俱进,结合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型风洞设计之初就采 用先进的一体化思想,使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跨入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外观整洁、运行自动化、数据采集和 处理实时化、试验结果数字化及图形化等功能。

最后,通过这些大型风洞的成功研制和运行,以及在这些设备上进行的大量先进飞行器型号的试验研究, 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各类风洞的研发、设计建造和运维人才。他们胆识俱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针对不同的 风洞技术特点,组成了学科完整的各具特色的技术团队,是我国大型风洞设备技术和应用创新的储备人才,使 我国大型风洞技术传承有序、后继有人。

在大型风洞设备的研制过程中,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大量宝贵的研发经验需要总结和交流,这是广大 参研人员和关心大型风洞技术发展的科技人员的愿望。《实验流体力学》期刊长期关注大型风洞设备的建设发 展,了解广大科技人员的心声,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搭建交流平台的责任,通过出版“大型风洞研制及其关键技 术研究”专刊,满足了科技人员总结和交流的心愿。

编辑部非常重视此次专刊的工作,广泛邀请专家撰稿、组织审稿;领域内专家在百忙之中,细致谋篇,精益 求精,为专刊出版付出辛劳。在此,对各位专家及团队的精彩研究以及审稿专家的严谨把关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次“大型风洞研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专刊来稿踊跃,收稿丰富。由于篇幅有限,先行推出其中 12 篇文 章,后续还会陆续推出大型风洞相关主题的专栏文章。希望本专刊及后续文章能够在大型风洞技术总结和交 流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组稿专家 文章列表

王铁进(1970—),男,河北故城人,博士,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 士生导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学术带头人,《实验流体力学》编委。长期从事实验空气动力 学、风洞设备总体和部件技术的研究,以及空气动力学应用研究。研发多级多喷管中心引射 器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国内大型亚跨超和高超声速风洞中,提高了风洞设备的效率并增加了 其能力。研究大型常规高超声速风洞的节能环保技术,提出节能环保的总体布局方案。将双 喷管风洞和高超声速风洞设计技术结合,成功研制宽对流马赫数范围的可压缩剪切层风洞设 备。以此风洞设备为基础,采用瞬态纹影法、平面激光米氏散射法、热线法研究可压缩剪切 层的增长率问题,给出了各种增长率研究结果间存在学术分歧的原因;采用细光束法研究可 压缩剪切层的气动光学效应,获得了气动光学效应与剪切层中结构间的关系。研究高超声速 流场马赫数和密度的通用测量技术,提出其测量新方法。研究滑移弧的气动特性,并将滑移 弧技术与锅炉燃烧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助燃方法。研究气固两相流的光学和摩阻特 性,提出一种新的大型输煤管道煤粉浓度的测量方法。

朱孝业(1938—),男,研究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重点工程总师、国家风洞建设咨询组专家、中国工业空气动 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学会高级会员。1963 年初在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庄逢甘 的领导下参与了国内第一座大型低速风洞的设计,承担了该风洞 Φ5.5 m 大型风扇的设计和制 造。1989—1990 年被国家教委选派,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前往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部学习交 流。近 60 年以来一直在航天科技第一线工作。长期从事空气动力试验技术、工业空气动力及 空气动力试验设备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先后参加过国内外十多座大型风洞和发动机试车台的 设计,负责其中大多数项目的气动计算和关键部件(如加热器、阀门和引射器等)设计,为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工业空气动力学与四化》的文 章,在《解放军报》上先后发表了《气垫船的发展》《风洞—飞行器诞生的摇篮》等科技文 章。编写了《漫谈空气动力学》《读科学技术》和《别有洞天:揭秘航天空气动力基地》等书 籍,发表内部科技报告40 多篇、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约 15 篇、国际会议论文 10 多篇。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航天工业最高奖—航天 奖,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末页
  • 共:2页
x 关闭 永久关闭

重要公告

www.syltlx.com是《实验流体力学》期刊唯一官方网站,其他皆为仿冒。请注意识别。

《实验流体力学》期刊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有组织或个人以我刊名义向作者、读者收取费用,皆为假冒。

相关真实信息均印刷于《实验流体力学》纸刊。如有任何疑问,请先行致电编辑部咨询并确认,以避免损失。编辑部电话0816-2463376,2463374,2463373。

请广大读者、作者相互转告,广为宣传!

感谢大家对《实验流体力学》的支持与厚爱,欢迎继续关注我刊!


《实验流体力学》编辑部

2021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