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5卷  第2期

2021年2期目录
2021, 35(2): 1-4.
摘要:
航空发动机实验与测量专栏
轴流压气机一维特性计算方法简介及展望
王进, 周玲, 季路成
2021, 35(2): 1-12. doi: 10.11729/syltlx20200088
摘要(503) HTML (305) PDF(68)
摘要:
一维特性计算作为压气机设计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压气机的初始设计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高度经验化的工程近似计算方法,一维性能计算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撑。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得到的经验关联式的质量,是决定一维计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充分调研欧美以级叠加方法和平均线方法为主的一维性能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回顾了轴流压气机一维特性计算方法的起源,讨论了其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对一维特性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所使用的经典经验关联式进行了整理总结,指明了压气机一维性能分析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高负荷扩压叶栅吹风试验流场二维性控制技术研究
高丽敏, 刘哲, 蔡明, 黎浩学
2021, 35(2): 13-21. doi: 10.11729/syltlx20200099
摘要(251) HTML (116) PDF(20)
摘要:
平面叶栅风洞侧壁附面层引起流道收缩,破坏叶栅流场二维性,扩压叶栅逆压梯度会加剧收缩,且随负荷增加越发显著。针对某高负荷扩压叶栅,研究了影响叶栅吹风试验二维性的因素及不同轴向位置端壁抽吸的改善效果并探索了分布式抽吸。结果表明:常规试验叶栅端壁附面层发展会挤压主流,使其加速,扩压性下降,造成流场失真,总压损失偏差最小达23%。前部、中部抽吸可整体控制叶栅二维性,但展向二维区较窄;尾部抽吸出口展向二维区较宽,但仅局部改善近尾缘处二维性。前部抽吸在全攻角下控制良好,中部抽吸的负攻角特性较好,尾部抽吸流量则随攻角呈线性变化。分布式抽吸能整体控制二维性同时拓宽展向二维区,值得探索与应用。
计及机匣相对运动的涡轮叶片叶顶凹槽流动研究
杜金霖, 邹正平, 黄霖, 轩笠铭, 王元鹏
2021, 35(2): 22-36, 82. doi: 10.11729/syltlx20200073
摘要(245) HTML (75) PDF(16)
摘要:
叶尖泄漏流是造成航空发动机涡轮内部损失的重要因素,而凹槽叶尖是控制叶尖泄漏流的有效手段,准确了解凹槽内的流动结构有助于认识泄漏流的流动规律和泄漏损失的物理机制。为了详细研究考虑机匣相对运动时叶尖凹槽腔内流动结构变化及其对泄漏流的影响,搭建了可模拟机匣相对运动的低速平面叶栅实验台,该实验台可以进行不同叶型、不同叶顶结构以及不同攻角等因素的研究。采用PIV技术设计了一种可以在机匣相对运动时对凹槽腔内流动进行测量的可视化测量方法。使用该测量方法捕捉到了凹槽腔内旋涡的流动结构,结合数值结果分析了不同机匣运动状态下凹槽腔内流动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刮削涡在凹槽腔内形成类似气动篦齿的封严效果,减小了间隙出口有效流通面积,降低了凹槽叶尖的射流系数,从而达到了控制泄漏流动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负荷分布和凹槽几何能够提升刮削涡的堵塞效果并扩大控制范围;均匀加载叶片使用叶尖凹槽时控制泄漏流的效果更加明显;径向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叶顶凹槽内部流动结构的产生和演化,从而改变凹槽叶尖控制叶尖泄漏的效果。
亚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及其改型的吹风试验
蔡明, 高丽敏, 刘哲, 黎浩学, 陈顺
2021, 35(2): 36-42. doi: 10.11729/syltlx20200079
摘要(270) HTML (198) PDF(16)
摘要:
为了对比某压气机原始叶型及其改型后的短弦叶型的气动性能,基于某高亚声速叶栅风洞对原型和改型叶型开展了平面叶栅吹风试验。试验前对不带叶栅和带叶栅试验件下试验段进口均匀性和出口周期性进行检查,确定满足试验要求的测量通道。通过吹风试验测量并分析原型叶栅和改型叶栅的出口总压、出口气流角以及叶片表面等熵马赫数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叶型,弦长缩短后叶型吸力面型线曲率变化增大,峰值马赫数后的气流逆压梯度较大,因此附面层内的气流分离损失更大;设计马赫数0.6时,短弦叶栅的低损失攻角范围比原型叶栅减小了约3°,改型叶栅和原型叶栅均表现出较好的负攻角特性;设计攻角下(i=0°),进口马赫数从0.4增大至0.7时,两套叶栅出口尾迹的深度逐渐增大,但尾迹宽度基本不变;达到或者超过临界马赫数0.8之后,原型和改型叶栅的尾迹宽度和深度均显著增大。
引气对高压压气机效率评价影响分析
陈云永, 马昌友, 孙震宇, 陈志龙
2021, 35(2): 43-49. doi: 10.11729/syltlx20200097
摘要(148) HTML (125) PDF(12)
摘要:
在总结压气机温升效率和扭矩效率之间差异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本文对带级间引气的高压压气机两种等熵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级间引气参数对压气机两种等熵效率修正的影响程度,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压气机存在机械传动损失,使扭矩效率总是低于温升效率;引入级间引气参数修正前后的压气机温升效率差异不大,变化幅度在±0.5%以内;但引入级间引气参数修正后的压气机扭矩效率明显降低,但相对下降幅度不超过总引气率,降低程度与引气率和引气所在级位置相关;当压气机进口侧进行较大流量的级间引气时,应对扭矩效率进行修正,否则可能出现扭矩效率大于温升效率的现象。
变稠度串列叶栅流场试验研究
代秋林, 刘志刚, 张斌, 唐凯, 赵建通, 刘剑鹏
2021, 35(2): 50-57. doi: 10.11729/syltlx20200100
摘要(153) HTML (88) PDF(16)
摘要:
对具有大小2种稠度后排叶片的高亚声速串列叶栅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大稠度叶栅后排叶片稠度为小稠度叶栅的2倍,其物理位置分为前排叶片尾迹区和主流区2种,小稠度叶栅只具有尾迹区的后排叶片。研究表明:对于大稠度叶栅而言,位于尾迹区附近的后排叶片较位于主流区的负荷更高、做功能力更强;本研究的小稠度叶栅性能优于大稠度叶栅,但大稠度的叶栅出口流场相对更为均匀。此类叶栅的设计应对后排叶片的物理位置和型面进行优化,并权衡其使用环境和目的。
探针支杆尾迹对压气机转子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向宏辉, 高杰, 杨荣菲, 刘氦旭, 吴森林
2021, 35(2): 58-66. doi: 10.11729/syltlx20200070
摘要(322) HTML (97) PDF(30)
摘要:
针对某轴流压气机试验中出现的第一级转子叶片振动应变信号突增现象,开展了不同构型探针支杆尺寸对压气机转子叶片振动特性影响的对比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构型探针支杆尺寸、不同安装布局下转子叶片振动信号的变化,证实了进口探针支杆尺寸是诱发转子叶片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同时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探针支杆尾迹诱发转子叶片共振的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支杆直径为10 mm的圆柱形探针诱发转子叶片发生整转速阶次激振的一阶共振,当探针支杆尺寸减小后,转子叶片振动响应水平显著降低。探针支杆诱发压气机转子叶片共振的扰动频率来源于支杆尾迹诱导频率与支杆通过频率的共同作用,支杆尾迹脱落涡会引起转子叶片进气攻角产生大幅值脉动。
平面叶栅试验件加工工艺对性能测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王晖, 唐凯, 代秋林, 刘志刚, 凌代军
2021, 35(2): 67-74. doi: 10.11729/syltlx20200087
摘要(208) HTML (161) PDF(8)
摘要:
针对近年来平面叶栅试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试验件加工问题,对直叶片加工工艺、有机玻璃栅板加工工艺以及成套叶栅试验件关键参数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工艺试验和叶栅试验器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加工成本和粗糙度对性能的影响规律,建议高速高负荷叶栅叶片表面粗糙度应不低于Ra=1.6。航空有机玻璃的选材、加工工序、工艺以及装配使用不当会导致试验过程中出现应力纹和黑圈,从而对高速状态下的可视化测量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改进成套叶栅试验件关键参数的检测方法,试验件加工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有助于获得更为准确可靠的性能试验数据。
基础研究及应用
光场三维速度和温度同步测量技术仿真分析
吴涛峰, 栾银森, 施圣贤
2021, 35(2): 75-82. doi: 10.11729/syltlx20200092
摘要(386) HTML (145) PDF(70)
摘要:
本文提出了LF-PIV(单相机光场测速技术)与基于温敏磷光粒子衰减时间的测温技术相结合的三维速度和温度同步测量技术,实验校准了温敏示踪粒子(Mg3F2GeO4:Mn)光强衰减时间和温度的对应关系,仿真分析了相机曝光时间特性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在相机两帧图像曝光时间可控条件下,利用DNS(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得到的水射流数据进行数字合成图像仿真(射流温度及环境温度为均一温度343.15 K)。重构了三维粒子光强,反算了温度及速度场,分析了测量误差。在现有光场相机硬件参数条件下进行了可测量速度的理论分析及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机两帧图像曝光时间可控条件下,本文所提方法可实现三维速度和温度同步测量;但受现有光场相机硬件参数限制,目前可测量的速度较小。
AC-DBD等离子体激励对L形截面钝体风荷载减阻的实验研究
兰子奇, 史志伟, 孙琪杰, 耿玺
2021, 35(2): 83-91. doi: 10.11729/syltlx20200095
摘要(225) HTML (94) PDF(12)
摘要: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其机理、拓展其应用范围,针对L形截面钝体模型,采用3种AC-DBD(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布置形式,比较了施加激励后的减阻效果,并对减阻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 m低速直流风洞中进行(风向角0°、来流速度2~8 m/s),激励器布置形式为顺来流前缘激励、逆来流前缘激励和拐角激励。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流速度下,等离子体激励器对L形截面钝体都有一定的减阻效果,且减阻效果随流速增大而降低;拐角激励减阻效果最佳,逆来流前缘激励次之,顺来流前缘激励最差;通过流场分析,说明了激励器布置形式变化产生了不同的扰动效果;不同的流动控制机理是影响减阻效果的关键因素。
基于无人机的复杂地貌上空风场实测研究
吴红华, 张亮, 冯豪, 胡昊辉, 李正农
2021, 35(2): 92-103. doi: 10.11729/syltlx20200055
摘要(204) HTML (76) PDF(22)
摘要:
本文研究了利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风速风向测量设备对不同地貌上空平面风场实测分析的方法。以北京市延庆区某试验基地内的测风塔为参考,首先对无人机测风准确性进行研究,其次取相同时间段内测风塔与不同测点位置无人机的实测风速风向数据进行正交分解处理,分析得到无人机和测风塔风速、湍流度的相互比值关系,通过测风塔数据和比值关系,可以推知空中不同测点的风速和风向数据,进而获得复杂地貌影响下的上空风场状况。实测结果表明:修正后无人机平均风速、平均风向与测风塔相比误差较小,无人机测量得到湍流度较测风塔更大,通过滑动平均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无人机测得的湍流度;空中平面风场状况受地貌影响较大,复杂地貌上空风场波动更大。通过现场实测,初步验证了应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风速仪在不同地貌上空实现空中平面风场测量的可行性,可为局部区域风场测量、风电场微观选址等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Taylor-Couette流动特性与减阻实验研究进展
张文云, 胡海豹, 文俊, 曹刚, 任刘珍
2021, 35(2): 104-111. doi: 10.11729/syltlx20190163
摘要(473) HTML (246) PDF(45)
摘要:
间隙中充满流体的同轴转子可简化为经典的Taylor-Couette流动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对称度高和便于开展高精度实验测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本流体力学问题研究。涉及Taylor-Couette流动的转轴类结构在工程领域普遍存在,开展Taylor-Couette流动特性与减阻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系统地介绍了Taylor-Couette流动的主要无量纲影响参数、流场结构和扭矩特性;总结了基于Taylor-Couette流动减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减阻原理将其划分为通用减阻方法和特有减阻方法2类;最后对Taylor-Couette流动减阻研究进行展望,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通气空泡水洞试验壁面影响理论分析及空化数修正
陈伟政, 韦喜忠, 李鹏
2021, 35(2): 112-116. doi: 10.11729/syltlx20200007
摘要(226) HTML (97) PDF(11)
摘要:
以超空泡横截面独立膨胀原理作为理论基础,针对水洞通气超空泡试验中不可避免的壁面影响问题,推导了水洞试验段压力环境下空泡形态的理论计算公式,与已有的无界流空泡形态计算公式比较,得到了试验段沿程压降对空泡形态的影响规律。基于推导的公式,进一步分析了模型阻塞比对空泡形态的影响,给出了试验中实测空化数与原型空化数的理论换算方法。

重要公告

www.syltlx.com是《实验流体力学》期刊唯一官方网站,其他皆为仿冒。请注意识别。

《实验流体力学》期刊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有组织或个人以我刊名义向作者、读者收取费用,皆为假冒。

相关真实信息均印刷于《实验流体力学》纸刊。如有任何疑问,请先行致电编辑部咨询并确认,以避免损失。编辑部电话0816-2463376,2463374,2463373。

请广大读者、作者相互转告,广为宣传!

感谢大家对《实验流体力学》的支持与厚爱,欢迎继续关注我刊!


《实验流体力学》编辑部

2021年8月13日